广告合作
  • 今日头条

    今日头条

  • 百度一下

    百度一下,你就知道

  • 新浪网

    新浪网 - 提供新闻线索,重大新闻爆料

  • 搜狐

    搜狐

  • 豆瓣

    豆瓣

  • 百度贴吧

    百度贴吧——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

  •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

    孩子数学考试总丢分,家长着急,怎样帮助孩子?

    来源:网络收集  点击:  时间:2024-03-08
    【导读】:
    朋友的孩子数学题目平常做题好像没有什么大问题,但是一遇到考试就立马出现问题,朋友看着考分也是干着急。作为家长,我们往往表现出对于成绩超乎寻常的关注,家长比孩子更怕丢面子,更觉得“压力大”,从中折射出的心态引人思索,那么家长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的情形呢?不管是考试马虎了,还是有些知识没理解透彻,又或者是答题卡涂错了。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分析丢分背后的确切原因。学校老师不会帮助分析透彻,他们面对的学生多,而且会把注意力放在优生身上。所以说,家长一定要加班呵护自己的孩子,分析背后的原因,会使下一次考试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。数学考试老是出错很可能就是出现以下问题。方法/步骤1/11分步阅读

    自以为是。在人们的头脑中,对见过的东西,印象往往是很深的。这样,当我们遇到“脸熟”的题目,就以为是做过的,满心欢喜按原来见过的做,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写原来做过的题的答案。出卷老师利用学生“自以为是、不以为非”的心理特点,将“脸熟”题目稍加改动,便使不少学生上当受骗。

    2/11

    学习态度不严谨。学习压力不大,没有紧张感,每次找学生聊天,都表示没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,只知道爸妈让我读书。没有具体可视化的目标,会使人学习缺乏明显的动力和激情,变得盲目机械,甚至麻木。缺少应有的紧张感,学习丧失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,会导致知识体系不够完整,知识点不够熟悉,会出现丢三落四,浅尝辄止的问题。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在考试中以失误连连的形式表现出来,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屡屡出错,做过会做的题却做错。这一类现象多数与学习态度不够严谨有关。

    3/11

    粗心大意。影响考试发挥的心理因素很多,包括紧张焦虑、心境低落、盲目乐观、完美主义、缺乏大局观念等,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到学生的应试,引发粗心问题。其中,过度紧张和焦虑是考试失败首当其冲的元凶。

    4/11

    能力不足。做题马虎是能力问题。如果对所学知识,做到了一切了然于心,不管是考试还是日常作业,都不会出现失误。而且很多时候的失误,学生以为是自己会做,其实是不会做的。做题时模棱两可,对答案不确定,内心不坚定,于是填了错误答案,当知道正确答案是心中另一个答案时,会自动心理暗示,我本来就是这么想,不小心写错了,我是会做的。毕竟,谁都不想承认自己不会,能力不足,于是每次犯错大多数人选择了“粗心”这个借口。偶尔一次可以这么安慰自己,但是每次都会错,那就是能力问题了。

    5/11

    我们判断“粗心”的标准通常是:“简单的,不该错的,考试错了”----那就问问自己,熟练度足够吗?“原本会做的,考试做错了”----那就问问自己,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?“审题错了,不是不会做”----那再问问自己,准确率够吗?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作对吗?我们常常认为,平时做过的,考试就能做出来,其实不是。为什么呢?

    6/11

    考试粗心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,不管成绩好的还是成绩不好的学生都有这个共同的问题。孩子在学习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:有些问题很容易,按理是绝对不应该出差错的,有些人还是出差错了;反之,有些事情比较难,按理说出差错的可能性比较大,但这时反而倒不出差错了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“反常”的现象呢?这是因为,人们对较难的问题心理上比较重视,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兴奋灶比较强烈,不易受其它兴奋灶的干扰,因而不易出现差错;反之,对较易的问题心理上不太重视,在皮层上形成的兴奋灶比较微弱,易受其他兴奋灶的干扰,因而较易出现差错。孩子成绩好,家长喜笑颜开;孩子成绩不好,家长眉头紧皱,甚至有时候孩子的成绩成了家庭和谐的晴雨表。作为家长,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的情形呢?

    7/11

    不要常挂嘴边。孩子即使犯了粗心的错误,家长也坚决不要把粗心挂在嘴边。任何人总有那么些许的习惯,习惯的养成更多的是重复的效果。如果孩子是初次犯错,孩子做题或者考试丢了单位少了符号,首先分好学科。比如对于初中数学粗心犯错,那就不要一个劲的说怎么这么粗心,怎么老是这样错等等。而是把错题抄下来,让孩子放轻松去重新做一遍,假如孩子做对了,那就证明孩子对于这样的题目已经掌握了,这个时候就适当安慰,帮孩子进行比较,及时找到出错原因,而不是一味责骂。

    8/11

    培养耐心和毅力。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耐心、毅力以及观察力。这不是嘴上说,必须要付诸行动。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!日常生活中,特别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做事有始有终,无论什么事情一旦开始就一定要用心完成。初中数学偏综合计算,做题切忌浮躁,耐心很重要!一遇到不会可适当思考一下,回忆一下相关的公式定理看看该选择哪一个,静心做题调整心态比刷题更为重要,这就是为什么要培养耐心和毅力!

    9/11

    划分目标。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定个可视化的具体的奋斗目标,比如下次期中考试我要进步几分,然后把目标细化到每周我要做些什么,每晚我要完成哪些任务,这样每天完成一点,激励自己不断向前。“粗心”是孩子常见的坏习惯,一旦露出苗头,就要进行教育和引导,中学时代就养成细心严谨的习惯将使他们收益终身,对孩子的“粗心”千万大意不得。

    10/11

    鼓励打气支持。面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现实,家长应该鼓励为主,为孩子打气支持,继续做孩子坚实牢靠的后盾,让孩子更加没有顾忌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业中。家长一定要理智些,千万不要和老师站在一条战线上,因为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,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。

    11/11

    有一些同学看起来很勤奋,但是每次成绩都考不上去,原因是不善于独立思考,并且错题不懂得总结。这也是学生考试丢分的一个主要的原因。善于独立思考的同学基本上对做过的题能够大体掌握,达到练习的效果,而不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赖性,做过的题可能只掌握一部分,并且经过老师的讲解之后并没有总结,好好的消化吸收,让一次练习的机会白白流失。建议让孩子尽量独立思考完成,错题或者没有做出来的题一定要整理一遍,并且常看常练。孩子的成绩与成长相比,成长永远是第一位的。人生很长,只要有家长的用心陪伴,我们相信孩子就每一天都会有进步。

    本文关键词: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。

    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
    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    4、文章链接:http://www.ff371.cn/art_290726.html

    相关资讯

    ©2019-2020 http://www.ff371.cn/ 国ICP备20009186号06-03 14:47:30  耗时:0.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