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告合作
  • 今日头条

    今日头条

  • 百度一下

    百度一下,你就知道

  • 新浪网

    新浪网 - 提供新闻线索,重大新闻爆料

  • 搜狐

    搜狐

  • 豆瓣

    豆瓣

  • 百度贴吧

    百度贴吧——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

  • 首页 订阅工具 订阅

    辛弃疾《踏莎行·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》原文及翻译赏析

    来源:网络收集  点击:  时间:2024-05-07
    【导读】:
    踏莎行·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原文:

    夜月楼台,秋香院宇。笑吟吟地人来去。是谁秋到便凄凉?当年宋玉悲如许。随分杯盘,等闲歌舞。问他有甚堪悲处?思量却也有悲时,重阳节近多风雨。

    踏莎行·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翻译及注释

    翻译 月夜下的楼阁,飘满秋天香味的院落,欢笑快乐的人们来来去去。是哪个人秋天一到就悲伤凄凉?当年的宋玉就悲伤到这样。吃饭喝酒要随其自然,对歌舞享乐看得平常一般。问他有什么可以悲伤之处?细细想想却也有悲伤的时候:重阳节快到了,秋风秋雨使人感到格外凄凉。

    注释 1踏莎行:词牌名。节选自《淮海词》。《踏莎行》又名《柳长春》《喜朝天》等。双调五十八字,仄韵。又有《转调踏莎行》,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,仄韵。2篆(zhuan)冈:地名,在带湖旁。3宋玉:战国时楚国的著名诗人,屈原的学生,其代表作《九辩》有句云:「悲哉秋之为气也,萧瑟兮,草木摇落而变衰。」4如许:如此。5随分:随意,任意。6等闲:平常,普通。7甚堪:什么可以。8思量:细细想想。

    踏莎行·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赏析

    此词作于公元一一九年(绍熙元年庚戌)八月十七日夜。篆冈,是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中的一个地名。小酌,便宴。此词就是在这次吟赏秋月的便宴上即兴写成的。

    上片写带湖秋夜的幽美景色,见出秋色之可爱,说明古人悲愁没有多少理由。「夜月楼台,秋香院宇」二句对起,以工整清丽的句式描绘出迷人的夜景:在清凉幽静的篆冈,秋月映照着树木荫蔽的楼台,秋花在庭院里散发著扑鼻的幽香。第三句「笑吟吟地人来去」,转写景中之人,十分浑然一体。这七字除了一个名词「人」之外,全用动词与副词,衬以一个结构助词「地」,使得人物动态活灵活现,欢乐之状跃然纸上。秋景是如此令词人和他的宾客们赏心悦目,他不禁要想,为什么自古以来总有些人,一到秋天就悲悲戚戚呢?当年宋玉大发悲秋之情,究竟为了什么?

    上片末二句:「是谁秋到便凄凉?当年宋玉悲如许」,用设问的方式否定了一般文人见秋即悲的孱弱之情。宋玉的名作《九辩》中颇多悲秋的句子,如「悲哉秋之为气也,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」,等等。辛弃疾这两句,对此加以否定。应该说,当年宋玉之悲秋,是有一定缘由的,辛弃疾这里不过是聊将宋玉代指历来悲秋的文人,以助自己抒情的笔势,这是对古事的活用。由这两句的语意看来,悲秋似是完全没有必要的,只有敞开胸怀,纵情吟赏秋色才是通达的罗!每个读者初读到此,情不自禁地产生这样的联想,而顺著作者这个表面的语调和逻辑继续阅读下去,思考下去。

    其实,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此!读了词的下片读者才知辛弃疾最终是要肯定悲秋之有理。只不过,他之所谓悲「秋」,已不同于传统文人的纯粹感叹时序之变迁与个人身世之没落,而暗含了政治寄托的深意。

    上片那些欲擒故纵的抒写,乃是一种高明的蓄势反跌之法。换头三句「随分杯盘,等闲歌舞,问他有甚堪悲处?」仍故意延伸上片否定悲秋的意脉,把秋天写得更使人留恋。秋夜不但有优美的自然景色,而且还有赏心悦目的好事,可以随意小酌,可以随便地欣赏歌舞,还有什么值得悲伤的事呢?就这样,在上片「是谁秋到便凄凉」一个问句之后,作者又在下片着力地加上了一个意思更明显的反问,把自己本欲肯定的东西故意推到了否定的边缘。末二句突然作了一个笔力千钧的反跌:「思量却也有悲时,重阳节近多风雨。」这一反跌,跌出了此词悲秋的主题思想,把上面大部分篇幅所极力渲染的「不必悲」、「有甚悲」等意思全盘推翻了。到此人们方知,一代豪杰辛弃疾也是在暗中悲秋的。他悲秋的理由是,重阳节快来了,那凄冷的风风雨雨将会破坏人们的幸福和安宁。

    「重阳节近多风雨」一句,化用 北宋 诗人潘大临咏重阳的名句「满城风雨近重阳」,这正是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所说的「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」。辛弃疾之所谓「风雨」,一语双关,既指自然气候,也暗喻政治形势之险恶。稼轩作此词时,国势极弱,国运日衰,而向来北兵也习惯于在秋高马肥时对南朝用兵,远的不说,公元一一六一年(绍兴三十一年)金主完颜亮率三十二路军攻宋之役,就是在九月份发动的。稼轩《水调歌头》(落日塞尘起)一阕就有「胡骑猎清秋」的警句。鉴于历史的教训,闲居带湖的辛弃疾在密切注视政坛情况变化时,不会不想到边塞的情况。此词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局的忧虑之情。这首词通过时节变化的描写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,气度从容;欲擒欲纵,文法曲折多变;巧妙采用前人诗句,辞意含蓄;通过比兴等手法,寄托政治感想。

    踏莎行·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赏析二

    题目写明,这首词作于庚戌年,即 南宋 光宗绍熙元年,公元1190年;中秋后二夕,即中秋后二日之夜晚;带湖篆冈,作者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的一处地名;小酌,小宴。就是说,这个作品是在1190年8月17日之夜带湖别墅篆冈的一次小宴上写成的。当时 南宋 的国力很弱,随时面临着金兵南进的威胁,特别是在秋高马肥的季节;作者一生力主抗金北伐,并提出有关方略,都没有被采纳;42岁遭谗落职,退居江西,此时已年届半百,忧国之心甚切,但在词中却表现得深沉含蓄,只是借写节序来寄托自己对政局的忧虑,颇有一点「欲说还休」的味道;正因为如此,其情感更见沉郁悲慨,以比兴「风雨」一笔点出题旨,也格外撼人心弦。章法曲转,一波三折,跌宕起伏,摇曳生姿,于短小的篇幅中回环反复,不断蓄势,铺垫反衬,到点睛处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。笔重千钧而气度从容,非词家老手断难做到这样一点。

    作品先写带湖秋夜的景色:篆冈的楼台为皎洁的明月所照亮,庭院里散发出秋花秋果的清香,秋天的景色多么美好啊。这就同历来多愁善感地写悲秋词章的文人唱了反调,为下文铺垫蓄势。接着写景中之人,「笑吟吟地人来去」,秋景是美好的,赏景的人来来往往,也都是「笑吟吟地」,纵情饮酒看月。情景历历,如在画中。写到这里,自然要引出问题:「是谁秋到便凄凉?当年宋玉悲如许。」前二层正面写了赏秋和乐秋,作了足够的铺垫,这一层自然要诘难和否定悲秋的人:是什么人一到秋季就感叹时序由盛变衰,联想到个人的不得志,从而凄凉感伤,大写「悲哉秋之为气也」?回答是:当年宋玉悲秋之词就有如许之多,影响又有如许之广(参见宋玉《九辩》)。当然,宋玉只不过是一个典型,历代文人写悲秋文章的还有许许多多,他们大多只从「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」的自然景观和「贫士失职而志不平」的个人身世出发,这就大可不必了。

    换头继续反驳宋玉式的悲秋,说是秋天到来之后,照样可以随意饮酒,随意吃菜,随意欣赏歌舞,随意观看天上的秋月,欣享庭院中秋花秋果的清香,问他还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呢?到此铺垫已经很多,蓄势也已十分充足,该是打开真情流泻的闸门,让思想的浪峰纵情奔流的时候了。于是,结末反跌下来:「思量却也有悲时,重阳节近多风雨。」 北宋 诗人潘大临就曾写过「满城风雨近重阳」的名句,稼轩词暗中化用这个诗句,忧虑重阳节快到时,那多风多雨的天气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方便,更不用说看月赏花了。这是双关,也是比兴,「风雨」不仅是自然的,更多的还是暗喻南宋的政治形势,担心金兵于秋高马肥之时前来进攻,他多年之前的词作《水调歌头》就曾写到「落日塞尘起,胡骑猎清秋」。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常在秋高马肥的时节犯扰中原,1161年秋季金主完颜亮率兵南侵一事,给稼轩留下极深的印象,他写的「胡骑猎清秋」,即指此事而言。现在中秋又过,快近重阳,南 宋朝 廷风雨如磐,摇摇欲坠,如何能不忧虑悲愁呢?至此,我们知道词人辛稼轩也是暗中悲秋的;不过,他一不是为节候的萧疏而悲秋,二不是为个人身世的衰落而伤情,这二者都是他所反对的,他的悲秋有更深刻的政治原因,更广泛的社会意义,他是为国家、民族的命运而悲秋,他所抒写的是对当时整个政治军事形势的忧虑。这首词用比兴手法,明写对节序的态度,暗写对政局的关注。

    踏莎行·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创作背景

    淳熙八年(1181年)冬,辛弃疾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,归居上饶。此后二十年间,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间闲居,此词便是作于其间。南宋光宗绍熙元年(1190年),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篆冈喝酒赏月,成此佳作。 诗词作品: 踏莎行·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诗词作者:【 宋代 】 辛弃疾 诗词归类: 【秋天】、【写景】、【悲秋】

    本文关键词: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。

    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
    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    4、文章链接:http://www.ff371.cn/info/690283674863583372.html

    相关分类

    相关资讯

    ©2019-2020 http://www.ff371.cn/ 国ICP备20009186号05-19 19:50:53  耗时:0.032